,颁布出台《山东省南水北调条例》《山东省南水北调工程沿线区域水污染防治条例》,探索推广“治用保”流域治污体系。
从污染治理的“治”,循环利用的“用”,再到生态保护的“保”。这三个字背后,是枣庄、济宁、泰安、菏泽等流域各市付出巨大牺牲,累计投入超过千亿元用于流域治理保护,南四湖水质由劣Ⅴ类逐步提升至Ⅲ类。
“稳”字为重,严格标准保水质
面对更加严格的湖区水质考核指标,山东修订相关法规,持续开展人大执法检查;实施“1+1+8”污染防治攻坚战;修订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,加严了指标限值。
同时,山东对入湖河流超标断面实施“挂号”管理,对责任县(市、区)予以环评限批;以控制断面为基本治污单元,构建“源头提质增效—过程拦截控制—末端生态修复”三级污染防控体系。截至“十三五”末,南四湖湖区水质保持在地表水Ⅲ类标准,流域内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96.3%。
岸绿水清“美”自来
通过法制保障、科学规划、统筹协调、省际联动,南四湖流域岸变绿、水恒清、景更美。南四湖水质显著改善,列为全国首批8个水质良好湖泊之一,2023年南四湖流域36个国控断面、南水北调东线13个国控断面以及省辖39条入湖河流优良水体比例均实现“三个百分之百”,水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突破。
南四湖不仅水质改善,其生物多样性也得到了有力保护。南四湖流域内植物种类达656种、鸟类达314种,曾绝迹多年的水雉、白枕鹤、东方白鹳等珍稀鸟类重现,被誉为“鸟中大熊猫”的震旦鸦雀和全球极危物种青头潜鸭在南四湖大量繁衍生息。微山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规模丰度在国内位居前列,被评为“中国十大魅力湿地”,实现了水质改善与环境变美的双赢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包头市赫兹通信工程有限公司,本文标题:《海报观察丨从“治、稳、美”三个关键词,看山东如何做好“第一大湖”生态治理 》
百度分享代码,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